(原标题:从压铸到机器人配资炒股开户线上,抱上特斯拉的爱柯迪能涨80%?)
作者 | 丁卯
编辑 | 郑怀舟
宇树机器人在春晚的出圈,引发了节后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概念的狂欢。
2月5日以来,宇树机器人概念迎来持续上涨,最高涨幅一度接近40%,截止目前累计涨幅仍然超过25%。期间,板块内的个股表现更为亮眼,6只个股涨幅在50%左右,其中双林股份涨幅更是超过70%。
面对市场的狂欢,资金在积极挖掘仍被低估的人形机器人潜力股。
今年1月,爱柯迪公告收购拟IPO企业卓尔博71%的股权,市场普遍将这次收购看作其向机器人赛道的进阶。然而,这场具备象征意义的并购,并没有给公司带来预期中的热度,尤其是3月中旬开始,公司股票更是出现持续下行,截止目前爱柯迪的整体涨幅不足1%。
这是因为,尽管并购为公司打开了人形机器人的想象空间,但大股东的减持套现、墨西哥关税的潜在影响都像是悬在爱柯迪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那么,爱柯迪的基本面究竟如何?地缘政治对其业绩的冲击有多大?布局人形机器人后公司是否值得关注?
新能源车业务带来成长性
爱柯迪成立于2003年,于 2017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用铝合金、锌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涵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众多部件,包括汽车雨刮系统、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热管理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及其他系统,新能源汽车的车身结构件、汽车座椅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电池包系统、智能驾驶系统、车用各类大小电机等适应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需求的铝合金精密压铸件和锌合金精密压铸件。
公司业务具有产品数量大,品种多,多批次、多客户的特点,截至2023年,约有产品品种 4800 种,客户广泛覆盖了法雷奥、博世、麦格纳等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汽车Tier1供应商及蔚来、理想、零跑等新能源主机厂。
从业绩表现看,近年来公司发展态势良好,收入规模持续扩大,利润也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在收入端,2018-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25.1亿扩张至59.6亿,CAGR18.9%。近三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21-2023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3.8%、33.1%和39.7%,2024Q3同比增速为17.5%,成长性不断显现。
收入快速扩张背后,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驱动:(1)IPO募投的产能建设逐步投产,带动公司传统小件产能持续释放,巩固了爱柯迪在中小件压铸产品领域的龙头地位;(2)新能源车相关业务,尤其是车身结构件等中大件压铸产品起量,订单充裕,带动量价齐升。
2017年上市以来,公司先后利用 IPO、可转债、定增等募集方式进行项目投资建设,近两年产能持续释放,尤其是2022、2023年,受益柳州汽车轻量化铝合金精密压铸件项目的投产以及宁波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产能的部分释放,公司总产能增速分别高达71%和56%。后续来看,考虑到2025年公司的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目项目和针对北美主机厂客户需求的墨西哥生产基地将陆续进入投产期,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推动新能源车相关中大件产品占比上升,持续为公司营收贡献增量。
在利润端,2018-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4.7亿扩张至9.1亿元,GAGR14.1%,近三年归母利润呈现加速增长趋势,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从 3.1 亿 元增至 9.1 亿元,CAGR 71.6%。
原因上看,一是,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利润更高的新能源车相关产品占比提升。根据财报披露,2024H1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收入占比约 30%,且大吨位压铸机(1800T~6100T)生产的产品占总产销比已经超过 15%;二是,外部条件的改善,2021年在原材料涨价、海运费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下,公司利润端承压,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7.2%,贡献了低基数效应;三是,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公司传统业务的规模效应显现,同时受综合产能利用率提升带动,盈利能力好转。根据西南证券的测算,目前公司综合产能利用率已经稳定在80%左右。
收购卓尔博,押注人形机器人
爱柯迪作为汽车中小压铸产品的隐形冠军,上市以来基本面稳健,2019年产能陆续释放带动业绩增长,公司股价也随之提升,2019年至今累计涨幅超过160%,年化收益17%,与业绩扩张速度基本匹配。由此可见,基本面的持续释放是此前公司股价上升的主要驱动。
2025年以来,公司股价波动明显加剧,1月16日至今,累计涨幅已经接近17%,但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上涨逻辑被打破的原因是1月初公司公布的一项收购公告。
根据公告,爱柯迪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卓尔博71%股权,同时拟向不超过 35 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随即爱柯迪股票进入停盘期。1月16日复盘后,公司股票便开启连续上涨走势。那么,收购卓尔博究竟给爱柯迪带来了怎样的想象空间?
根据公告,此次被并购的标的卓尔博是一家微特电机精密零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企业,主要产品为微特电机转定子、机壳及模具等,业务以汽车微特电机领域的应用为主,基本覆盖了整车各个部位对微特电机精密零部件的多样化需求,产品广泛应用于摇窗电机、天窗电机、尾门电机、清洗电机、座椅电机、雨刮电机、电子水泵(EWP)电机、冷凝风扇电机、电子节气门(ETC)电机、门锁电机、隐形门把手电机等多个微特电机零部件部位。
考虑到两家公司虽然都属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但产品差异较大,因此本次并购后对爱柯迪最直接的影响是公司业务将从铝压铸扩展至汽车微特电机精密零部件,产品矩阵将进一步丰富,通过不断完善汽车零部件“产品超市”品类为爱柯迪拓展新的营收来源,强化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由于上市公司和标的公司同为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双方在客户资源、全球化战略、研发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通过此次交易,双方也有望在市场资源等方面实现深度整合,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扩大整体市场规模,实现产业协同。
但如果并购的利好仅仅如此,似乎并不足以支撑市场对爱柯迪的狂热。实际上,对于此次并购,市场更为看中的是合并后爱柯迪在机器人领域的进一步突破。
早在去年12月,爱柯迪就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瞬动机器人技术(宁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智能机器人的研发、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销售;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并任命机器人专业出身的张恂杰为副总经理。据悉,张恂杰为爱柯迪实控人张建成之子,2017年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系研究生,是美国瞬动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AI驱动的智能动力鞋。
而此次并购的卓尔博,其主要产品为汽车微特电机,近几年业务不断延伸拓展到无人机、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等领域。考虑到微特电机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这意味着此次并购后爱柯迪在机器人领域的能力圈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华泰证券的预测,按照目前战略,预计未来公司的机器人业务将围绕三方面布局:(1)依托原有汽车零部件业务进行结构件、躯体壳等硬件开发并参与人形机器人轻量化;(2)依托子公司瞬动机器人的技术实力向机器人软件领域和外骨骼机器人开拓;(3)拓展微电机后依托结构件、软件算法进一步向小总成方向开拓。
整体来看,目前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布局清晰,资源倾斜加大。当前市场普遍认为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而其中特斯拉的指引最为明确,明确提到25年生产目标5千台,且已订购超万台零部件,26目标是生产5万台。这也意味着,2025年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有望实现从1-N的突破。
根据天风证券的观点,如果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展顺利,那么相关投资机会将按照两个方向演进,上半年在定点完成前,以潜在有望进入供应链的高弹性公司为主要表现标的,下半年定点完成后则开启T链核心供应商的价值重估。
考虑到爱柯迪为特斯拉北美轻量化的供应商,双方合作基础成熟,同时,近半年公司机器人业务布局不断深化,因此未来公司具备切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潜在供应商之一,机器人业务不仅将为公司提供清晰的新增长曲线,而且作为高弹性的标的,大概率也将充分享受人形机器人行情带来的估值提升。
地缘政治风险会有业绩冲击吗?
在机器人带来的乐观前景之下,市场对爱柯迪后续表现也存在担忧,其中特朗普关税2.0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主要扰动。
汽车零部件行业属于对美出口敞口大且关税较高的行业,因此,此前在中美地缘政治冲突恶化之后,部分厂商就开始加大全球产能布局,其中墨西哥成为覆盖北美的重要地区。以爱柯迪为例,公司 2014 年开始墨西哥租赁厂房,2023年9月租赁转自建的墨西哥一期项目投产,目前二期项目已开始投建,预计将在今年二、三季度投产。两期项目合计投资13.7亿元,根据公司披露,二期项目投产后对应产能为汽车结构件175万件/年、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零部件产能75万件/年,完全达产后的年营收增量为14.4亿元左右。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对墨西哥加税25%落地,墨西哥综合关税将从2.5%提至27.5%。根据华泰证券预测,假设关税差额完全由零部件工厂承担,那么对比之下,墨西哥工厂的月综合成本将从3082万元提升至13595万元,大幅高于美国工厂的3526万元。由此可见,加税会大幅提升墨西哥工厂成本,降低企业盈利能力,从而削弱墨西哥投资建厂的吸引力。
具体到爱柯迪,根据公司披露,目前其在国际贸易中采取的是FOB等买方办理清关手续的贸易模式,理论上这种模式下由于关税由买方承担,因此对出口商的业绩并无影响。但实践中,由于下游主机厂一般具备较强话语权,大部分情况下出口商都会采取降价的模式与进口商分担部分关税成本,所以短期来看,由于加税后公司墨西哥工厂商品价格的下降,大概率会冲击北美业务营收和毛利润的同步降低。
由于爱柯迪并没有公布其北美业务占比,因此具体的影响难以准确量化。不过,根据西南证券的测算,近两年受新能源车业务加速扩张,公司国内主机厂和电池厂等客户占比增加,导致北美业务占比下降,从此前的30%左右降至23年H1的11%左右,这表明当前公司存量业务中墨西哥工厂占比不高,关税影响有限。
但考虑增量业务后,影响会显著上升。如前文所述,目前在建的墨西哥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完全达产后的年营收预计为14.4亿元,毛利率24.3%,按照2023年公司营收规模简单测算,完全达产后墨西哥产地的业务占比将提升至20%+。假设关税成本完全由供应商承担,且短期供应商调整价格、成本、产能的灵活度有限,那么简单测算后,在关税冲击下,墨西哥项目年营收将从14.4亿元下降20%至11.5亿元,毛利润则从3.5亿元降至0.6亿元,降幅超80%,对应毛利率从24.3%降至5.4%。如果按20%的占比核算,那么对公司总体营收和毛利润的负面影响分别为3.3%/11.7%。
不过,关税的影响预计只会加重爱柯迪短期的波动,中长期看,潜在的影响仍然可控。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墨西哥项目实际完全达产仍需要较长时间。根据爱柯迪公告,墨西哥项目的建设周期为2年,建成后3年达到完全投产状态。换言之该项目预计从今年三季度左右才会进入投产后的产能爬坡,且在3年后达到完全投产。因此,加征关税的增量影响预计要从2027/2028年左右才会明显增加,但目前关税持续多久仍是未知数。
同时,考虑到中国汽零厂商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汽零厂商具备和下游主机厂商谈关税分担的余地,这代表着后续的谈判将会成为关税影响的重要摇摆因素。
除此以外,从公司全球化规划看,墨西哥只是其中一部分,公司近年陆续在东南亚、欧洲扩张产能布局,马来西亚工厂已在去年6月竣工,7月开始部分材料产线量产;欧洲的匈牙利生产基地筹划也有序推进中,分散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冲关税的负面影响。且如果后续影响扩大,那么公司很可能会加速全球产能再布局来抵御风险。
估值怎么看?
估值方面,我们选取业务结构相近的拓普集团、旭升集团、文灿股份、广东鸿图和嵘泰股份作为可比公司,对比来看,公司近三年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当前的PE(TTM)仅为17倍,远低于行业42倍的平均值。
股价长期低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公司此前的业务多集中在燃油车小件,尽管业务结构和增长稳定,但整体的成长潜力有限,市场对其定价的主要依据是基本面表现;另一方面,近两年公司处于积极拓展期先后通过定增、可转债筹集资金,部分机构资本进入价格低,且今年2月有大股东公告减持套现,这种一边输血一遍放血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信心;最后,墨西哥关税给未来业绩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也是市场观望的主要原因。
但考虑到目前公司研发投入和资本开支持续高企,新能源车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积极布局,目前新能源车业务逐步进入业绩收获期,有望给公司未来业绩提供积极支撑,同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估值逻辑的转变。根据公司披露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收入占比将超过30%,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70%。
与此同时,公司目前在机器人领域动作不断、布局清晰,考虑到年内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热度,特别是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度的加快,公司作为机器人赛道尚未被挖掘的潜力股之一,后续可能面临被重新定价的概率。
按照Wind一致预期,2025年公司的预测营收为88亿元,同比增速22%,对应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速22.3%。考虑到关税的负面影响和公司相比其他公司在人形机器人进度相对缓慢,因此保守按照25倍的PE简单估算,对应2025年公司市值320亿元。这表明未来一年内爱柯迪仍存在80%+的上行空间。
配资炒股开户线上